霧計算(Fog Computing)是雲計算(Cloud Computing)的延伸概念,由思科(Cisco)首創。這個因“雲”而“霧”的命名源自“霧是更貼近地面的雲”這一名句。
  霧計算和雲計算一樣,十分形象。雲在天空飄浮,高高在上,遙不可及,刻意抽象;而霧卻現實可及,貼近地面,就在你我身邊。霧計算並非由性能強大的服務器組成,而是由性能較弱、更為分散的各類功能計算機組成,滲入工廠、汽車、電器、街燈及人們物質生活中的各類用品。
  與雲計算相比,霧計算所採用的架構更呈分佈式,更接近網絡邊緣。霧計算將數據、數據處理和應用程序集中在網絡邊緣的設備中,而不像雲計算那樣將它們幾乎全部保存在雲中。數據的存儲及處理更依賴本地設備,而非服務器。所以,雲計算是新一代的集中式計算,而霧計算是新一代的分佈式計算,符合互聯網的“去中心化”特征。
  霧計算不像雲計算那樣,要求使用者連上遠端的大型數據中心才能存取服務。除了架構上的差異,雲計算所能提供的應用,霧計算基本上都能提供,只是霧計算所採用的計算平臺效能可能不如大型數據中心。
  雲計算承載著業界的厚望。業界曾普遍認為,未來計算功能將完全放在雲端。然而,將數據從雲端導入、導出實際上比人們想象的要更為複雜和困難。由於接入設備(尤其是移動設備)越來越多,在傳輸數據、獲取信息時,帶寬就顯得捉襟見肘。隨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,人們越來越依賴雲計算,聯網設備越來越多,設備越來越智能,移動應用成為人們在網絡上處理事務的主要方式,數據量和數據節點數不斷增加,不僅會占用大量網絡帶寬,而且會加重數據中心的負擔,數據傳輸和信息獲取的情況將越來越糟。
  因此,搭配分佈式的霧計算,通過智能路由器等設備和技術手段,在不同設備之間組成數據傳輸帶,可以有效減少網絡流量,數據中心的計算負荷也相應減輕。霧計算可以作為介於M2M(機器與機器對話)網絡與雲計算之間的計算處理,以應對M2M網絡產生的大量數據——運用處理程序對這些數據進行預處理,以提升其使用價值。
  霧計算不僅可以解決聯網設備自動化的問題,更關鍵的是,它對數據傳輸量的要求更小。霧計算這一“促進雲數據中心內部運作的技術”有利於提高本地存儲與計算能力,消除數據存儲及數據傳輸的瓶頸,非常值得期待。  (原標題:值得期待的霧計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j13djleo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